找到相关内容1600篇,用时5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广州光孝寺7月1日至2日传授“八关斋戒”通告

    佛教在线6月29日消息 光孝寺报道:广州光孝寺为谨尊佛制,继承传统,方便在家二众信徒修行特定于七月一日至二日,恭请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亲临登坛为大家传授“八关斋戒”,此次传戒法会因缘殊胜,千载难逢,报名名额仅限70人,欢迎有意参与者提前报名,届时同沐甘露,共沾法喜。 “八关斋戒”是佛陀在世时为方便在家男女二众信徒到寺院与僧众过出家修行生活而制定的一种仪轨,大家通过一天一夜受持八关...

    佛教在线

    |广州|州光|光孝|孝寺|寺7|7月|月1|1日|日至|至2|2日|日传|传授|授“|“八|八关|关斋|斋戒|戒”|”通|通告|告|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6/0733334722.html
  • 如本法师答:请问明心见性,性要如何见?

    在身知触,在足能奔,在手能举,在心能分辨,若识者谓之佛性,不识者谓之精魂。   之人若欲见自本性,但莫于心上著一物,犹若虚空—纤尘不染,无一法可得,当下见性,透脱三界(梵语trayo...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164312944.html
  • 香严击竹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通三藏,知识广博。百丈禅师圆寂的时候,指示他到师兄沩山灵佑那里去继续参禅。香严依言前往。 有一天,灵佑禅师对香严说:“我听说你在百丈先师处,...。他把自己收集的各地禅师的语句都翻了一遍,竟没有一句现成的话可以来应对,不由地感叹画饼不能充饥,于是把这些笔记都烧掉了。 香严哭着告别灵佑师兄,说:“今生不再佛法,就做个长期行脚的吃饭...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253216390.html
  • 道熟不起憎爱心

    禅宗决疑集》   或曰。真心现前如何知是真心成熟无碍也。曰之人已得真心现前时。但习气未除。若遇熟境有时失念。如牧牛虽调到牵拽随顺处。犹不敢放了鞭绳。直待心调步稳赶趁入苗稼中不伤苗稼。方敢撒手也。到...未是自然不起憎爱。又再验心。若遇憎爱境时。特然起憎爱心令取憎爱境界。若心不起是心无碍。如露地白牛不伤苗稼也。古有呵佛骂祖者。是与此心相应今见才入宗门。未知道之远近。便呵佛骂祖者。太早计也。...

    明一法师

    |禅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08471726773.html
  • 庄严佛殿启迪人生 伏虎参博物览胜

    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与幸福的家庭,具体来讲,就是不怨人、不生气、找好处、认不是。他还讲了人的三性、三命,认为只有通过,才能认识自已的性与命,取得立命、化性之效,进而用好自己的命,顺畅度过自己的一生。老...

    佚名

    |佛殿|参|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8/09242228386.html
  • 在那里?

    常常听人说:他要修道、。但在何处?不一定在佛祖那里,也不一定在出家人那里;应该是在每一个人的眼前,每一个人的身边,每一个人的心里,所以自己要有。 要有什么呢? 一、学习接受,是自我充实之 现在的青年学生,为什么有些人读书会进步,有些人读书无法进步,原因何在?在于他没有学习接受,台上老师讲课,他在台下神游;父母说的经验谈,儿女并没有受教;长官讲的连篇道理,他也没有接受。所以...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4644787.html
  • 不知道苦的危机

    更是「知世知乐不知苦」。知苦是的增上缘,人在世间上,所谓辉煌的成就,是要经过多少辛苦的奋斗所得;不知道苦,就不懂得精进。因此,富贵道难;知苦,才能不为世道洪流所淹没。知苦的重要,由此可见。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247612.html
  • 禅宗哲学的开悟论(二)

    ,佛性方显,方可成佛。《涅槃经》中有一则著名的七人渡河喻。七人皆有手足,喻众生皆有佛性,但有佛性不等于成佛,还必须修行。好比虽有手足,如果不学习游泳,还是渡不了河一样。   北宗渐修说注重的是将...媒介,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等,来劫掠善法。妙普偈云:  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五灯》卷18《妙普》   “六根”引贼入室,故《楞严经》卷4云:“汝现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452184.html
  • 《维摩经》与生活禅

    嗅香与风等’。见色即空,无所分别,故与盲等。虽无分别,而能了知一切法,这也正是禅宗所追求的境界:‘之人要复如婴孩,荣辱功名,逆情顺境,都动他不得,眼见色与盲等,耳闻声与聋等,如痴似兀,其心不动,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43053413.html
  • 佛教的起源及佛教的追求

    佛教  佛教,出现在婆罗门教之后,源于印度,诞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始祖为释迦牟尼,属释加族,本姓乔答摩,牟尼为称号,为贤人之意。他的真名叫悉达多,通常佛教徒称他为佛祖或佛陀。  悉达多成年之后,虽然生活富裕,地位显赫,当他看到人世间有生老病死之苦和种种不平,决心,以救世人。悉达多首先向婆罗门高僧求教,未能如愿以偿,再去尼连禅河边的林中修苦行之,长达六年之久,仍一无所获。最后渡河而过,在一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3355723.html